本科硕士博士MBAEMBAMPAcc 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English Version
殷云——记者的视角 EMBA的魄力
更多
发布日期:2008-06-16 点击数:

 

       (管理学院新闻信息中心记者于小雅)殷云,华中科技大学2003级EMBA学员,曾任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广东记者站站长,现任《求是》杂志社广东站站长。 在当时的EMBA班上,殷云身边的同学大都是学理工的,用他的话说:“我们班就我一个学文的,还是从事新闻工作的。”  

  一转眼,殷云毕业离开华中科大也已经有两年了。此次在EMBA同学会理事会议上,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再见到他。同时还得知,作为新闻人的他,刚刚完成任务,从四川归来。  
记者殷云:心灵震憾每天都在流泪  
殷云可以说是资深的记者了,当年湛江的走私案、广州的打黑案,他都曾亲历其中。然而,当说到此次的汶川大地震灾害报道的经历时,他的表情还是更加严肃了一些:“我们每天都在流泪,每天都听到感人的故事,看到令人不忍的场景。”  
新闻人对时事的思考,总是十分深邃。说起对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思考时,他也谈了很多:“说起地震,我主要有几点思考:首先,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 强大,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的救援不可能展开得这么深入。其次,政府的反应能力也为百姓起到了巨大的表率作用,总理四小时到达灾区的行动对所有人都是 一个鼓舞。第三,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了解到了这次地震的真实情况,并伸出了他们的援助之手。并且,这次地震的救援过程,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我们 党和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不仅各兵种都投入到了救灾工作,而且还涌现出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说到这里,殷云停顿了一下 之后,说:“对于我个人,我也觉得非常受触动,我在广州做了大量的报道,并且还写了不少关于救灾的诗歌来表达我心中的感受。”
我从殷站长的话语和眼神中,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对于地震的悲痛和一个新闻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EMBA殷云:用网站来建立不一样的沟通平台  
当我把殷云的身份从汶川地震中的新闻工作者转移到华中科技大学EMBA学员时,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在殷云任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广东记者站站长时,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新华网广东频道的负责人。对网站的建设有着丰富经验的他,说起我校EMBA的建设 时,自然而然的说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我觉得做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把我们学校的EMBA中心做成一个独立的网站,让所有的学员都可以通过网站随时随地 了解信息”“我们可以建立很多栏目,像杰出校友、成长故事等等。而且,我们这是EMBA的网站嘛,经济信息也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举例子说吧:如果一名校 友现在需要某种原料,在我们的网站上发出询问,很有可能就可以找到拥有他需要的材料的另一名校友。”殷云此时表现出的是他作为一名EMBA学员的商业敏 感。  
而他这一提议也的确是有事实做支撑的。据了解,我校2004级EMBA学员邢怀香在校参加EMBA学习期间,与来自福星惠誉集团公司的同班同学谈成合 作了一笔三千多万的生意。“作为高层管理人员接受EMBA学习,EMBA校友这项资源真的需要好好整合,充分利用。”殷云一再强调自己的这一观点。  
谈到网站建设的具体细节时,殷云同样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把网站做成动态的,照片、视频都可以大量加入其中,还可以包括大家对时事的点评论坛。如果 能让校友们感觉到每天上“EMBA网站”是一种乐趣,那我们就成功了。”他继续说到:“我们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也可以作为网站的一种支柱文化, 这样一来,EMBA网站的建设也和学校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了,一举两得。”  
采访过程很快到了尾声。其实,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远远不够挖掘殷云身上的故事。当过记者、写过小说、做过电视剧策划的殷云,背后的经历也许几天几夜都 说不完。不过幸好,他还有一重身份——华中科技大学EMBA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他所设想的EMBA网站正式运作,并在杰 出校友故事的专栏里看到他的精彩人生。  
本文记者手记:
其实我与殷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的暑假。
当时我跟随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广州和深圳,进行“知名校友访谈”的社会实践。在广州的三天,殷云全程细心的接待大家,帮我们安排食宿和行程。也就是通过他的帮助,我们才有幸在广州见到了众多事业有成的校友。
那三天中,老师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殷站长”或“殷师兄”。而他的爽朗、健谈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也给随行的每一名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在校园内,记者能重逢殷云师兄,的确十分惊喜。而有幸可以与他促膝交谈,受其点拨,更要在此真诚道一句--感谢!

殷云:记者的视角 EMBA的魄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