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宋学泽/文、摄)4月1日上午,我院第179期喻园管理论坛于管理大楼219教室举行。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徐作圣作了题为“产业策略转型及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演讲,对各国工业4.0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我院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系主任买忆媛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以及资源与环境难题等问题亟待解决,全球制造业面临产业转型危机。针对产业转型,徐作圣强调,能够引领一个时代前进的,往往不是对旧经验的归纳分析,而是某种洞察力、某种技术创新突破,这就造成了产业大翻转的“黑天鹅”事件。但“加强”与“联合”从来都不是创造“黑天鹅”的方式,只有持续性的技术创新、研发、投资才是正道。
工业4.0提供了产业转型的契机。它是世界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及掌握产品技术标准的手段。徐作圣指出,各国在既有产业结构下,借助物联网工业化、智能化的条件,进行系统整合、产品设计及客制化发展是转型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发展智能化装备产业是成就客制化工业4.0策略的重要手段,生产性服务业及技术中介则是当下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与机构。由于各国对工业4.0的策略与目标各异,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策略应是当务之急。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徐作圣
徐作圣主要以德国、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为例,对它们的转型之路进行分析。德国由德国政府及西门子企业牵头,提出工业4.0概念,希望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美国则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牵头,提出概念工业互联网,希望使3D打印、大数据制造系统、先进机器人成为美国未来的制造模式。而中国在政府的领导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努力实现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慧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的战略,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可以看出,它们三者在概念上殊途同归。
然后,徐作圣发表了自己关于工业4.0中的网络创新与工业政策导向的看法。考虑网络中的领导是集中还是分散以及创新受限是大还是小,他划分了四种情况。领导集中、创新受限大是当前“一条龙”跨国企业的现状,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企业等;领导集中、创新受限小的情况符合制造业服务化,这正是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发展方向。更进一步,中国将向领导分散、创新受限小的特定产业技术专业化情形发展,最终实现领导分散、创新受限大的CPS与智能自动化制造体系、网络合作客制化体系。而由于之前三次工业革命的铺垫,德国选择直接从一条龙跨国企业出发来建设上述体系。
讲座中,徐作圣的语言风趣幽默,在学术讲解中,他不失时机的穿插自己在生活中的趣闻,在场的老师学生们忍俊不禁。作为武汉本地人,他更是在现场说出地道的武汉方言,让人倍感亲切。在轻松的气氛中,第179期喻园管理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