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MBA | EMBA | MPAcc | EDP
English Version
首期中国会计前沿论坛“樱花会计论坛”学者小记
更多
发布日期:2015-03-26 点击数:

  (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王石秀/摄) 3月21日上午8点,首期中国会计前沿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樱花会计论坛于我院开幕,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交流探讨,北京大学教授李怡宗,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靳庆鲁,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辛显刚,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张连栋,长江商学院助理教授张维宁等许多知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为了解学者们眼中的会计前沿,在论坛茶歇期间我们对部分学者进行了专访。

  李怡宗:可以尝试层次与制度上的结合

北大会计系教授李怡宗

  (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程生强/文)3月21日,北大会计系教授李怡宗对论文“Speculative Motive for Holding Cash and High-Interest Entrusted Loans”做演讲。

  这位头发带些许斑白,整个过程面带微笑,说话带着微微台湾口音的学者让人觉得非常亲和。李怡宗毕业于台湾中山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与财务会计。 李怡宗专注于学术研究,但他表示谈不上更偏好于哪个领域,他觉得只要是有趣的,能够吸引他的,他都会去尝试,比如他认为“行为层面与制度上的一些结合”就可以进行一些尝试。他认为现在国内有许多学者学术成就高,水平提升快,这些学者将对未来会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实做研究的一般都会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平时很少去做其他事,我也是偶尔做做瑜伽。由于专注于学术研究,谈到自己的业余活动时这位学者竟思索了小许。他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他专注于学术一样,是很简单很实在的一句话“努力,好好读书!”

  记者采访时因会议议程需要中途中止,李怡宗在会议结束后本已走出会场,却考虑采访可能并未结束而又折回,尽显学者儒雅风度。

  靳庆鲁:内地的学术研究平台更大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靳庆鲁

  (管理学院宣传中心记者 李杰/文)3月21日,上海财经大学靳庆鲁教授对论文“Cash Dividends and Tunneling-Evidence from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in China”作报告。

  靳庆鲁在西安交大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学位,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选择在上海财经大学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其实香港的学术研究环境要比内地好一些,但是内地的平台更大,有更大的空间,而且近年来,内地学术研究发展迅速,势头强劲。”他提及自己选择在内地发展的原因。时隔十年,回想当年的选择,他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当年的选择没有错。和在香港发展的两个同学相比,靳庆鲁对目前在内地、对自己的学术研究的环境感觉满意。

  作为“常任轨”考核下的第一位终身教授,面对重重压力,靳庆鲁也曾偶尔把被子铺盖搬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为完成研究加班加点。因此他说:“做学术研究,要做下去,要做的久一点,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我也会在平时做些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

  这次参加“樱花会计论坛”,靳庆鲁认为学术本身就是开放的,一些年轻学者在一起聊聊最近的研究是非常舒服的事。他认为会计学将在未来公司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国家决策往往是经济领域的学者参与分析,但经济学科的性质决定他们无法提供微观的证据。“从十一大到十四大,一些政策,包括简政放权,在公司层面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会计将发挥它的优势。”他说。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靳庆鲁希望其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进一步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这样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辛显刚:会计是一门很广博的学科

香港城市大学会计系助理教授辛显刚

  (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曾敬玄/文)并不高大的身材,却有着学术人的渊博和谦逊,这是正在参加“樱花会计论坛”的香港城市大学会计系助理教授辛显刚。

  当谈到辛显刚眼中的会计学前沿时,他回答道“这是当今所有学术大师都在探讨的也未必能回答上来的。我只是刚刚起步罢了,想要窥见前沿的一角。学术太广博了,我们都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会计是一门很广博的学科”,这句话他再三提及,作为前辈,关于学术道路应该如何走的问题,辛显刚慎重思考之后说:“只能说这是一些过来人的见识吧。”他认为,作为本科生,需要的更多是将会计作为一项工具,学会如何运用会计技能进行相关业务,并追寻时代技术的步伐。如果作为研究生博士,在本科的基础上,他们更多的需要作为一名会计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象,对于各种信息有着敏锐的感知,并学会将理论知识结合到社会现象中。“就像这次论坛的论文展示者们一般将理论的学术以更加广泛的方式变为实践的应用。”他说。

  对于采访时间仓促他略遗憾,希望我院同学能够不忘初心,在会计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张连栋:金融创新具备现实意义

香港城市大学会计系副教授张连栋

  (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王珩吉/文)由我院举办的首期“樱花会计论坛”的下午场,香港城市大学会计系副教授张连栋做了题为“The Real Effects of derivative Markets:The Impact of options Trading Activitie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的论文报告。

  金融衍生品由于其本质往往与市场投机相联系,但他却另辟蹊径解读金融衍生品:它是否能促进企业进行创新。抛开金融衍生品的多样性,他以期权为研究对象。他认为期权比起常规股票能够更快地反应,固然给了投机者们一支更好的杠杆撬动来自获取信息的收益,同时也给公司决策者们更好的信息反馈途径。在他们息息相关的投资获益上,缺少了及时的正面反应,投资者们往往会被眼前的冷清所迷惑继而抛弃长远的利益,而期权的出现正弥补了这一点。

  张连栋引用了文献证明期权交易量带动股票市场效率,再经过数据分析证明它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期权交易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的结论。

  北京大学会计系教授李怡宗在点评环节对张连栋的研究成果大加赞赏,并以硅谷层出不穷的创新现象与之相印证。他认为文章论证了他所曾想到却还未证明的金融创新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张维宁认为这篇论文的优点在于这一课题对我国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对衍生品市场价值研究得少,而且我国这一市场并不发达,期权交易属于金融创新,并且这一创新会带动其他创新。”他说。

  最后他对本次“樱花会计论坛”表示赞赏,希望能够继续办下去提供更多交流机会。

  张维宁:了解人性,注重交流

长江商学院会计系助理教授张维宁

  (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张昭/文)首期“樱花会计论坛”吸引了大批优秀学者,长江商学院会计系助理教授张维宁是其中之一,这位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的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财务披露,公司治理,高管薪酬以及银行业。

  “这次论坛很好,也很成功,希望能坚持下去,让这个领域的人能有更多的机会交流。” 张维宁对本次“樱花会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也给出了建议“希望能在未来设立博士培养班环节,在论坛之前就有更好的准备和更多的了解时间。”

  谈及本次论坛的核心内容“会计前沿”时,张维宁认为现阶段的财务报表结构等还停留在前工业时代,会计体系过旧,在现今数据融合程度高的互联网时代,必须从革新分析方法,从结构、理念、假设、重构方面推进会计学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他对会计系的学子也有着自己要求“现在的学生看书太少,理念总结少,对人性的了解程度太低,会计在利益分配时对人性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张维宁强调会计系学生必须要重视人性的了解并指出“会计不只是单一学科,学生们必须要学会融入其他学科,比如经济学,金融等,让自己的会计学知识能更好的发挥。”他认为多读书多思考,多和不同的人聊天,利用好现代工具,才能在会计这条道路上更进一步。

  这同时也是张维宁的习惯,他会经常和企业总裁、本科学生等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以此来更多的了解人性,修养性格。尽管采访时间紧促,张教授也不忘与记者握手再见,十分具备大家风范。

首期中国会计前沿论坛“樱花论坛”学者风采


信息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