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硕士博士MBAEMBAMPAcc 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English Version
管理学院学生团队赴湖北孝感开展讲好“管理人与乡村振兴”故事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19-07-29 点击数:

清风习习,没有都城的灯红酒绿,没有街市的嘈杂喧闹,农村基层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人-------选调生。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他们的到来,为乡村建设增添了绚烂的色彩,在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育人为本,创新是魂”一直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取向”。为响应习总书记“四个服务”及十九大精神的号召,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选调生工作,不断引导优秀学子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更多的优秀华中大学子充实到国家公务员队伍中。我院进行选调生走访活动,走近基层选调生,讲好“管院人与乡村振兴”故事。

67B9A

赴湖北省孝感市小悟乡调研小分队此次选择了有较丰富经验的张凯同学进行走访,针对孝感小悟乡乡村振兴的特点,为定位选调生的“管理人”提供更全面的实践经验。


青年导向——选调生的故事

张凯学长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毕业生,目前在小悟乡乡政府任扶贫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小悟乡政府扶贫政策的宣传和扶贫工作的开展。其工作在当前小悟乡扶贫攻坚任务中十分重要,为小悟乡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很大努力。张凯学长就其主要负责

的阳林村向我们大致阐述了政府的帮扶政策,政府从集体投入和个人补贴两方面入手;相关对口单位通过提供技术资金,引进项目;扶贫工作组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提供物资,种苗,医疗渠道等,共同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

在访谈中,除了了解到学长的工作情况外,学长还给我们分享了他个人作为选调生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张学长原本也是我校管理学院成绩极其优秀的学生,但他最终放弃了保研资格而选择了选调生这条道路,问其原因,学长说:“我是一个偏理想主义的人,选择选调生这条路就是因为自己想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我发现自己渐渐地融入到了中国的行政体制中去,也学会了更好地走到群众中去、发掘群众的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作为一个管理人,我认为自己就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自己现在能够将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运用到当前的工作之中,能够为家乡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做贡献,我感到很开心,因为这就是我想做并且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小悟乡乡领导和当地部分村书记也对张凯学长做出了积极评价,认为张凯同志处事稳重,待人谦和,虑事周全,政治立场坚定,非常善于把上级的决策和自己分管工作结合起来,在任期间小悟乡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对小悟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助农惠农——乡村振兴的故事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脱贫,全民奔小康,完成两千多年前的劳动人民的小康梦。

言必信,行必果,华中科技大学也为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脱贫攻坚战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华中科技大学扶贫工作队驻队孝感王店镇巴石村,在这里,我们一起见证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路的明灯。在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领导下,小悟乡因地制宜,发掘了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对以茶叶,红树莓以及光伏发电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了解,采用“干部访谈+村民走访”的形式,将宏观把握和实地体验相结合,我们了解到小悟乡全乡种植茶叶8000亩,为进行产业扶贫,向农民租地每亩400元,并对贫困户种植的新增茶叶每亩补贴800元;同时,红树莓的种植、管理、采摘、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种植过程都需要人工,以“贫困户优先”的原则给予征聘,这给不能外出工作的贫困户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而光伏产业则是通过分红为村民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来源。

E886D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贫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小悟乡原本的1500余户贫困户已经脱贫1300余户。很多群众都表示自实行精准扶贫以来,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变:生活质量变好了,村村都通了自来水;交通情况改善了,平整的沥青路修到了家门口;周边环境整治了,政府统一修建了厕所;休闲文化丰富了,文化广场,运动场,读书室都在每个村露出了头。

9417F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当地实施“集中上学,校车接送”的办法,使更多的适龄儿童等到了更好的教育。同时,当地还会发放教育补助以及实行雨露计划,每年有超过一百三十万元的补助发给了学生。同时,当地还强调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进帮扶方式,提倡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


扶贫前沿——基层干部的故事

扶贫不易,事在人为。习总书记曾说,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他们处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处在经济社会建设的最前沿,作为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干部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主要渠道,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力量。

除了对张凯学长扶贫工作的近距离了解,我们也对小悟乡其他扎根基层的优秀基层干部进行了走访。

“扶贫工作如何开展,首先思想要解放”

5464E

阳福星书记作为阳林村的村书记,已经在这一职位上坚守了二十多年,在扶贫攻坚的国家政策下发之后,在他的带领下,阳林村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伏发电、特色种植(35亩苗木花卉,100亩油茶,5亩黄桃)等产业迅速发展,扶贫工作也是硕果累累。阳书记强调要想脱贫,解放先行,不仅基层干部思想要解放,要结合地域优势,带领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要目光长远,大胆尝试;村民也要如此,不能闭门造车,安于依靠国家补助的现状,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要努力自食其力实现脱贫,实现致富。

“顺利脱贫绝不能只靠一己之力,干部要用力,村民也要出力”

5A214

在巴石村驻队三年,茅力非老师已经成为了当地扶贫工作的骨干成员。2016年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2017年实现“户脱贫,村出列”,2018年成功“县摘帽”,扶贫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一步步达到脱贫目标,离不开基层干部和村民勠力同心,离不开上下拧成一股绳。干部的正确指导,村民们的致力脱贫,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才使巴石村面貌一新,成一方之唱。


在实践即将结束之时,小分队就此次调研成果和个人感悟向李嵩书记和滕宏达分团委书记兼辅导员以及张凯学长做了全面的工作汇报,其中李嵩书记对我们的调研进行了详细的评价,肯定了我们的付出,也指出了些许不足之处,滕导和张凯学长给我们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对我们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7528C

没有亲身体验过,想象永远只能是想象。走入基层,走入农户家里,我们对中国的形势才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文字,不再停留在想象。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中国要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提出精准扶贫。我们看到了青年对国家的奉献,看到了管理人在基层的贡献,深深体会到了管理人与乡村振兴的温馨故事。“入主流,上大平台,干大事业”,每一位青年都应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管理学院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去向示意图

据悉,2019年暑假我院共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队40余支,参与本科生、研究生达300余人,将在暑假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开展乡村振兴、红色寻访、产业调研、爱心支教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