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箱
  • 捐赠
  • 常用资源
  • 旧版网站
  • English

喻园管理论坛

首页 - 喻园管理论坛 -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石铎作学术分享

  • 发布日期:2025-06-06
  • 点击数:

  

6月6日上午,喻园管理论坛2025年第36期(总第1077期)在管理学院121教室举行。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石铎以Online Retailing with Instant Return Credit为题进行了学术分享,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本次论坛由管理学院关旭老师主持。

石铎教授详细阐释了即时退款购物券(IRC)模式的核心机制:作为与退款退货绑定的店内消费券,消费者申请退货时可立即获得额度用于二次购买,已使用额度将从最终退款中扣除。他以美国独立电商品牌为例,指出该模式通过提升消费者现金流流动性,能显著鼓励退货后的二次购买,尤其在服饰、户外用品等需要频繁试错的品类中效果显著。 针对模式风险,石铎教授强调,不诚信消费者可能通过虚假退货套取额度,形成“用少量资金获取多件商品”的欺诈行为。他通过构建包含“好人”(诚信退货)与“坏人”(欺诈退货)的消费者行为模型,揭示了IRC额度设定与定价策略的内在关联——当额度与产品价格挂钩时,需通过“不对称定价”平衡销量与防欺诈成本。例如,低成本、低风险场景下,全额额度能最大化提升消费者体验与企业利润;而高风险场景下,需通过限制额度或引入AI反欺诈技术(如第三方公司的机器学习模型)区分消费者类型,优化策略。

石铎教授的分享以严谨的模型分析与生动的案例结合,系统揭示了IRC模式在提升零售效率与防范欺诈间的平衡逻辑,为电商平台优化退货政策、设计动态定价策略提供了新框架。其提出的“通过科技手段区分消费者类型”“不对称定价驱动销量”等观点,为解决零售行业普遍面临的退货纠纷与利润优化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就“IRC额度是否应与产品价值挂钩”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指出,IRC本质上是消费金融与零售场景的融合,需进一步探讨其与传统金融工具的协同效应。石铎教授回应表示,未来研究可纳入更多动态因素,如消费者信用评分的实时更新机制,以增强模型的现实解释力。

本次学术分享会议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结束。石铎教授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学界对新型零售模式的认知,也为业界优化运营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助力推动线上零售行业的可持续创新。

学院要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