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MBA | EMBA | MPAcc | EDP
English Version
我院杰出校友、牛津大学终身教授傅晓岚来访并作报告
更多
发布日期:2018-06-22 点击数:


(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黄兰茜、陶树航、张子卿、黄雨琦/文 蒋金洁/摄)6月14日下午,管理学院85级校友、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领域首位大陆华人终身教授、技术管理发展中心创始主任、格林坦普顿学院会士傅晓岚教授来校访问,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并分别主讲第402期喻园管理论坛、第61期校友大讲坛。

应学院邀请,我院杰出校友傅晓岚做客第402期喻园管理论坛并作题为“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Radical Innovation”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我院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管理系主任买忆媛教授、叶竹馨老师主持。

管理学院杰出校友、牛津大学终身教授傅晓岚

傅晓岚首先分享了最近进行的和中国目前经济转型有关的研究。中国转型正在由模仿向原创转变,但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事件表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在两年之后会超越美国成为研发投入最大国,但仅有研发还不够,创新才是最终产出,而想要创新,就得有合作。她表示当前中国的创新体系,应当不仅由国家、企业、学校组成,而应当更多地开展国际合作,构建多驱动、多成员的合作。

提到创新链,她指出创新链在不同的阶段可以与不同的企业开展合作,甚至是不同地域的企业。国内与国外的企业存在文化、制度、发展程度的差异,跨国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国际合作会激发更多的创新。她表示合作与创新是双向的关系,国际合作会带来正向收益,但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在优化收益的同时降低负面影响,是当前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

她以华为的慕尼黑研发中心为例,介绍了克服地理、文化差距的方法。她认为开放合作的海外研发帮助中心能够为交流人员提供平台,使信息充分流转,从而在交流中克服上述的差异。

随后,她进一步分析了并购与合作的关系。她表示合作与并购是两个不同的战略,但又相互关联。根据对中国企业数据的分析,她发现存在以下四种情况:连续不断并购的企业、连续不断合作的企业、没有明显规律的企业、闭门创新的企业。收益上涨最快的是前两种企业,而后两种则涨幅较低。

在报告的最后,她总结并强调:合作是中国走向世界前沿的重要途径,而且要考虑国内外的各种合作,同时坚持并购与合作并行。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地走在世界前列。

在互动环节,傅晓岚就“中兴与华为的差距的形成原因”和“国际芯片研发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她认为中兴与华为差距的拉大不仅在于合作,也与激励机制、市场导向有关。而关于芯片研发方面,她指出,中国的创新之路仍在路上,中国应该为自主研发芯片做好准备。

喻园管理论坛现场

喻园管理论坛后,傅晓岚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参加校客座教授受聘仪式,副校长梁茜向傅晓岚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梁茜对傅晓岚多年来对母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傅晓岚可以帮助我校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推进我校国际一流大学的建设。

受聘仪式后,傅晓岚以“中国创新之路与学者的使命”为题主讲第61期校友大讲坛。此次华中大校友大讲坛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主办,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协办,校友工作与学生发展中心承办,到场的嘉宾有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梁茜,校友办、基金处主任李志强,校友办、基金处副主任高珊,我院校友办公室主任、财务金融系吴文莉副教授。

校友大讲坛现场

傅晓岚分享了她最新的一项关于中国创新之路的研究。她指出,中国若想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在创新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进。我国在过去四十年里的成就令人自豪,并已成为世界创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的创新现状能得到世界认可,前景一片大好,靠的是开放的大国创新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体系有很多优势:内外创新兼容集成;以国有、民营、外资为多主体;多投资渠道同时启用;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渠道组合;大市场快速迭代。她认为我国后阶段创新将会有更主动的国际合作,通过合作来谋求盈利。

世界经济正处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进入新时代,学者将在国家发展以及创新的引领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此时更需要学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认清自己的定位与使命,眼界的定位将决定人生高度。

傅晓岚在分享自己的奋斗史时引入自己在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十人顾问小组”成员时被人问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你”。她的答案是:“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我总是将‘改变世界’的想法放在脑子里,做的研究自然就会服务社会。另外,往往在学科交融的地方更有获得突破的可能,从中获得的开放性思维使我的研究更富颠覆性。在前期做学术时,与前辈合作或许是捷径,但我还是选择独立完成,以磨砺自己的学术领导力,拥有证明自己的资格。”

傅晓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经验展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素质,她认为我校的校训“明德 厚学 求是 创新”正是现代学者在研究学术上应有的觉悟。在分享的最后,傅晓岚寄语所有人:“有梦想,有情怀,我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交流环节,傅晓岚与现场观众探讨了跨界研究、以及管理背景的学者如何实现跨界。她提到,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多种专业人才合作的结果,而由于专业知识不同造成的语境、方法论的不同带来的合作上的问题需要有贯通各领域的跨界人才来解决。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技术飞速发展,价值创造的方式和体系面临着革命性的变化,因此管理人才也不能忽略技术发展带给各领域来的冲击,需要在新的环境下研究管理领域的课题。

管理学院博士生向她提出“博士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选择热点话题,当这些热点话题与自身兴趣不契合情况下,青年学者该如何选题?”的疑惑。傅晓岚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她鼓励青年学者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对社会有用的研究课题,单纯为了追求研究热点而违背兴趣的研究无法长远。青年学者要在自身兴趣和研究价值之间找到平衡。

李志强向傅晓岚赠送校友大讲坛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信息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