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新闻信息中心记者 汪博雅 摄影 方兴)9月27日晚7时在管理学院130室,管理学院前院长陈荣秋教授和副院长张子刚教授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管理学院在90年代的发展故事。他们通过讲述有趣的事例,以学院发展为主线,展现出管理学院几代人团结、进取、拼搏、务实的精神风貌,从学院文化的角度解读学院的发展历程,从而起到文化传承的目的。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涛、副院长刘芳、院长助理云虹、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吴小员参加了本次讲座,同时管理学院的青年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张涛作为主持人为讲座致辞。“古语有云:‘三十而立’,管理学院也迎来三十周年。从最初的一个科研室到现在的七个系以及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在三十年的发展中华中管院形成了怎么样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是我们大家要思考的。在院庆之际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从而为建设国际知名商学院而奋斗。”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陈荣秋教授开始了他今晚的讲述。讲到当年自己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硕士生,在朱九思老校长的鼓励下来到华中理工大学,来到了经济管理学院,他不禁感叹:“华科有一种‘五湖四海,广纳人才’的胸怀,老校长的‘知遇之恩’使得很多教师努力工作,从而造就了华中科技大学现在的成就。”在华科的包容的大背景下,管理学院也在成立的三十年过程中积极引进人才,不断发展进步。“83年管理工程硕士点、90年管理工程博士点、93年试办MBA……学院通过创收稳定队伍,通过培养人才创收。”谈到学院的发展,陈荣秋指出,师资作为办学资本是学院的优势,通过改善教职工待遇和办学条件,学院吸纳了相当一部分优秀教师,对研究型人才进行严格培养,从而有了稳定的创收,而教职工的收入也得到了稳步提高。随后MBA在深圳办班,与东风汽车公司合作办班、02年EMBA试办权的取得……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也有阻碍,但最后都被一一克服,这些都无不体现管理学院领导实干、巧干、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 “管理学科是快速发展的学科,理工类院校的管理类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从事科研的张子刚教授是原信息管理系系主任以及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与陈荣秋教授有着相似的经历,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进入华中理工大学,被学校公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然后归国致力于管理学院的建设工作。抱着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他强调,作为教师,要竭尽全力,配合学院的战略安排,为使管理学院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而做出自我贡献。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在一位同学问到管理学院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发展问题时,陈荣秋说道:“看到新的领导班子敢作敢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状态,看到现在管理学院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我感到很欣慰。” 活动临近尾声时,张涛作了总结发言,认为讲座令他深受启发,悟出了学院发展的关键脉搏,在抓住机遇实现机遇的基础上,目光要敏锐,要先看一步、先干一步,还要干得实在。“我看到了管院领导们主动发展、艰苦奋斗、团结务实以及爱院爱岗的精神品质。引用杨叔子院士的一句话:‘没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一打就垮;没有先进文化的国家,不打自垮。’我想在未来管理学院的发展中更要学会继承发扬优秀精神层面文化,加强人文修为传承。”至此,讲座顺利结束。 据悉,此次讲座是喜迎院庆三十周年”系列讲座??华中管理论坛人文系列第三讲,在管理学院院庆三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大背景下,该系列讲座旨在通过交流,强化师生凝聚力,传承学院和系所的优良传统和奋发精神。 人物链接: 陈荣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2 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热力发电专业;1968-1979,四川自贡东方锅炉厂工作; 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华中理工大学工作.1994-2003,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1998-2000,兼任国家科技部管理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管理科学部第十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运筹学会排序分会副主任,湖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管理科学部第六届、第七届和第九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张子刚,湖南长沙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3~ 1985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企业管理、运筹学、投资决策与经济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1994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和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院作高访问学者,在投资决策、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现任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先后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26项(大部分为项目负责人)。其中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 项,国家863高科技基金课题2项,博士点基金课题1项,湖北省软科学基金课题4项及横向课题多项,发表论著80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