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钟紫葳/文 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媒体中心 张兰/摄)12月29日晚,管理学院2000级博士校友、MBA社会导师,现任新华社湖北分社党组成员、纪委书记、高级记者,湖北省记协、新闻学会常务理事方政军校友做客我院,与我院师生分享了其30年记者生涯的人生感悟,从记者的视角展现真实的社会,解读新闻工作者及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方政军校友
“新闻事业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事业。”方政军如是说。他引用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等名人的警句以及多位领导人关于新闻界的发言,指出记者是与时代同行的,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责任,记者不是被动地记录历史,而是在参与历史,影响甚至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方政军认为新闻记者任何时候都要政治合格、业务过硬,要对政治敏感、快速反应,准确把握和领会中央的意图,全面反映群众的呼声。
活动现场
今年12月8日,方政军前往湖北荆门采访,发现地方媒体报道了5名90后青年吸毒的消息,其中最大的21岁,最小的仅17岁。他认为,我国当前毒品泛滥成灾的现象说明了人们的观念扭曲,而作为记者,要敢于担当,揭露时弊,匡扶正义,时刻牢记以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为使命。方政军还提到了东方之星沉没、天津大爆炸和江西萍乡大爆炸等渎职犯罪案件,这些事件危害程度巨大,教训发人深省,他郑重强调,责任重于泰山,记者更应该牢记这一点。
方政军回忆说,在担任政治记者期间,他多次随同李先念、江泽民、胡锦涛等三任国家主席和李鹏、朱镕基、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鄂考察采访,多次到北京采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湖北新闻代表团团长身份到朝鲜、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访问,作品也屡次获奖,不少报道、论文和内参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和采纳。作为校友和新闻工作者,他做到了多个第一,包括1990年率先涉险做中国黑社会犯罪调查,1991年首次以官方通讯社名义公开报道中国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以及2011年成为中央媒体和全国新闻界唯一代表获得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部通令嘉奖等。通过这些经历,他总结道,新闻人必须有坚实的文学功底、敏锐的政治思维、开阔的洞察视野、非凡的新闻才气、不断求索的精神,以及坚定、准确、扶正 、祛邪、护法、为民的舆论监督理念。
特别地,方政军还提到了他作为新华社记者,撰写报道和内参揭露害民悖理的丑恶现象的事例,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认为要恪守“先做人,后做文”的准则,注重职业道德,才能不受名利诱惑,不畏权贵高压,从而保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同时,以小见大、一心为民生说话也是记者写作采访的风格。新闻写作既要站在国家的高度,也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他们的诉求。多说别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坚持真理。他认为,新华社记者首先要成为新闻多面手、胸怀大局、以党和国家的命运为己任,忠实记录历史,遇到困难要走在前面。
“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性命攸关。”方政军勉励记者要深入调研,乐于吃苦,敢于冒险。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21世纪中国记者的历史使命,记者要用全球眼光观察世界,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有信念、目标、勤奋、吃苦和创新。最后,方政军引用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先生的“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记者”结束了讲话。
在提问环节中,企业管理2015级顾佳林提出,新闻报道是否应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舆论引导?还是仅仅反映客观事实?对此,方政军解释说,对于主流事件,要因势利导,而不是以官方腔调板着面孔讲大道理。有些群众的文化程度较低,作为新闻报道的受众是盲目的,因此,对于国家、社会有正能量的东西,要引导其判断是非。企业管理2014级刘涛就互联网上诸多非主流媒体鱼龙混杂的环境下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提出疑问,方政军认为,要坚持新闻人的客观公正,以法律为准绳,判断是非。此外,现场多位同学就新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对此方政军结合个人亲身经历和感悟,一一予以认真解答。
至此,本次校友大讲坛活动圆满结束。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