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硕士博士MBAEMBAMPAcc 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English Version
【讲座】资中筠:世界与中国都面临转折
发布日期:2012-04-23 点击数:

华中科技大学第1801期人文讲座:

82岁著名学者资中筠今晚在我校讲座,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期数:1801

主讲人: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

题目:世界与中国都面临转折

时间:2012年4月23日周一晚上7:00

地点: 西五楼117

资中筠

  女,(1930—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

个人简历

  1930年生于天津,原籍湖南耒阳。1947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1947-48肄业于燕京大学

  1951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精通英、法文。五、六十年代,就职于“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访问过亚、欧、非、拉美等几十个国家,参加国际会议与民间往来。

  1956年至1959年常驻维也纳,担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的助手及翻译。

  1959年回国后曾担任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

  1971年后,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负责对美工作。参加了尼克松访华以及随后的美国参众两院领导人访华团的全程接待工作。并参加基辛格若干次访华的接待工作。在此期间还接待并陪同过一些在长期隔绝后初次重访中国大陆的美方知名人士,如谢伟思、费正清、拉铁摩尔、斯诺的先后两位夫人、夏仁德以及其他知名人物。

  1980年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工作。

  1982年至1983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985年起应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1988-1992任所长,同时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2年至1998年参与创办中华美国学会和《美国研究》杂志并任主编,1993年发起并主持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任第一、第二届会长。

  1992年,任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曾应邀在美国十几家大学作演讲。

  1994年任“敦巴顿橡树会议与联合国”国际研讨会(纪念敦巴顿橡树会议50周年)荣誉委员会委员。

  1996年退休后,仍继续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并兼任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方主任(美方主任为大卫·兰普顿),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理事,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等。她多次出访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在国内主持过若干大中型国际研讨会,在组织中国的美国学和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以及参加和促进中美学术交流方面辛勤工作二十多年,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学术著作

  《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07年修订版版改为《冷眼向洋书系》单行本,资中筠撰写部分更名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

2006年修订版更名《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选集)等。随笔集:《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学海岸边》(与陈乐民合集)等。译著:巴尔扎克(法)《公务员》、《浪荡王孙》、《农民》,薇拉·凯瑟(美)《啊,拓荒者》,阿兰·德波顿(英)《哲学的慰藉》等。

译著

  《公务员》

  《浪荡王孙》

  《农民》 法巴尔扎克

  《啊,拓荒者!》 美薇拉·凯瑟

  《哲学的慰藉》 英阿兰·德波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