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Databas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课程编码:270131
2、课程性质
必修
3、学时与学分
计划内:48学时, 3个学分
实验:计划内8学时,计划外0学时
4、先修课程
(1)数据结构
(2)操作系统
(3)离散数学
5、课程教学目的
(1)企掌握数据、数据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筹基本概念,以及数据模型、数据抽象、数据库模式等概念;
(2)掌握关系模型(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
(3)掌握数据库建模方法,包括实体-联系模型基本概念、概念模型设计过程以及如何将E-R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函数依赖及规范化)。
(4)掌握数据库完整性和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的基本概念和措施,游标、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以及应用与安全设计;掌握事务管理和恢复相关技术。
(5)了解数据存储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6、适用学科及专业
(1)管理学科的所有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财政管理等本科专业
(2)管理创新实验班
7、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计划内1学时)
(2)基本表的创建与维护(计划内1学时)
(3)数据的查询与修改(计划内2学时)
(4)视图(计划内1学时)
(5)存储过程(计划内1学时)
(6)触发器(计划内1学时)
(7)安全管理、备份与恢复(计划内1学时)
8、教材及参考书
(1)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王珊,萨师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9、考核与评分方式(这部分应该包括“实验”部分的考核和计分)
(1)课程最终得分=课堂贡献和课堂测验(10%)+小组分析与讨论(20%)+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50%)
(2)实验考核以课程实验报告为评分依据
10、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两级映射
(2)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3)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4)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
11、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验方式
本课程采取教师讲授、演示为引导,学生自主上机操作,同时教师提供答疑解惑的实验方式。
2)基本要求
(1)认真听讲,做好相应预习,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等;
(2)细心操作,避免差错;
(3)出现问题时冷静沉着,积极解决;
(4)善于主动、深入地思考、分析、总结等。
12、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提要(实验项目数不限)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类型 |
学时 |
每组人数 |
主要仪器设备 |
所在实验室 |
计划内 |
计划外 |
1 |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基本表的创建与维护 |
验证性 |
2 |
|
1 |
计算机 |
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
2 |
数据查询与修改 |
数据的查询与修改、视图的创建与查询 |
验证性 |
3 |
|
1 |
计算机 |
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
3 |
数据库系统管理 |
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创建与管理、安全管理、备份与恢复 |
验证性 |
3 |
|
1 |
计算机 |
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